虽不能至——我的读书体会
学校的图书室有一套书特别好,是袁振国主编的当代教育家丛书,大约十多本。我最先读的是刘彭芝的《人生为一大事来》,被她优美的文字,博大的的教育情怀深深吸引,爱不释手。之后又陆续读了李镇西《与青春同行》,李烈《给生命涂上爱的底色》,唐盛昌《 终生的准备与超越》,杨一青《搭建飞翔的舞台》,李希贵《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等。
袁振国在这套书的总序中写道:什么样的人才称得上是教育家?教育家并不神秘,他们也是平凡的教育工作者中的一员,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杰出代表。教育家必须是人性丰富,人格完善,人品高尚的人。真正的教育家留给人们的是思想,更是人格。李希贵老师在《谁是教育家 》一文中这样写道,究竟谁是教育家?教育家在哪里?真正的教育家应该诞生在教育的田野,诞生在校园,诞生在课堂上。
这几本书的作者正是这样,他们都来自一线,都是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
刘彭芝老师大气磅礴,有魄力。在《人生为一大事来》的序中写道:从教近四十年来,我一直生活在基层,工作在一线,始终是一个行动者,实践者。孟子曰人生有三大至乐,一是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二是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三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这三大至乐,我曾全部享受过,我的人生是快乐的,我是一个幸福的人。
她起步于一名普通教师,当了人大附中校长之后,历经重重困难
与阻力,进行教育改革,有人威吓,有人攻击 ,有人嘲笑,没有坚定的信仰与无私的教育情怀,很难坚持。 我原以为育天下英才 容易,教乡下顽童艰难,原因很简单,英才是天生的,有天赋,一教 便会,一说便知,顽童良莠不齐,有的怎么教也教不会。通过刘老师的讲述,我才知道英才也是人,也是孩子,更是有个性的孩子,教育他们成才也不是一帆风顺 的,甚而更难。
人大附中是全国闻名的,王金战是附中的数学老师,也很有名气,在《 英才是怎样造就的 》一书中,他由衷地评价自己的校长:刘彭芝是一个伟大的校长。
李镇西老师是一名语文老师,他的《与青春同行》一书文字激情澎湃,情感真挚,感染力特别强。通过读他的书我感到他有时是一个活泼纯真的孩子,有时是一个慈祥而善良的妈妈,有时是一个严厉而循循善诱的长者,他既感性又理性,他不仅特别受学生欢迎,也受许多读者的喜爱,不仅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也是许多同行的知音。
他说:对一个教师来说,推动其教育事业发展应该有两个轮子,一个叫做“情感”,一个叫做“思考“。
他说: 以我的经历和切身体会,我认为一个真正反思型教师至少应该具备四个”不停“:不停地实践,不停地阅读,不停地写作,不停地思考。
他说:一个优秀的教师,一刻也不应忘记自己曾经是个孩子。
有人说:李镇西,是一个童话。
童话来自童心,他说学校不光要有高楼,大师,还应有大树,于
是茂盛的大树与落了满地的金黄色的叶片,都在他的镜头中诗意地表达出来,于是他说,教师要有诗意啊。他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他在编织着他理想中的教育梦,一个美丽的童话。
李烈老师是北京实验二小的校长,又是一位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因为我也是一位小学数学老师,所以读她的书特别亲切,感同身受。特别是我惊喜的发现她的有些做法我也在用。比如说在数学本上写批语,点评做题的思路,方法,以及学习态度,是很好的交流沟通方式,再比如在作业本上列竖式,可培养学生认真对待列竖式的好习惯,李烈老师这么做,我也这么做,我们的想法做法不谋而合。写书能这样实实在在地写,真是太好了。
下面是她书中的一些小标题:老师被考是好事;让学生先说话;善于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让学生们先说话;让学生自己总结;巧用“学生的话”;善用迁移;低起点高终点等。这些话我们并不陌生,可实践起来并不简单,李老师做到了,做好了,就不简单。
她的书《给生命涂上爱的底色》可用四个字概括中心:以爱育爱。简单点说就是以教师的爱去培养学生的爱。她的爱细腻真挚,“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扉页上的李烈漂亮,时尚。心中有爱,所以美丽。“以爱育爱”四个字,浓缩了她对生命的追求,成就了她辉煌的教育事业。
还有唐盛昌《终生的准备与超越》,杨一青《搭建飞翔的舞台》,李希贵《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等,每一本书都各有特色,唐盛昌老师底蕴深厚,眼光远大;杨一青老师慈祥宽厚,甘为人梯;李希贵老师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情怀。这些都深深地打动了我。
钱钟书老先生说过,理论是写给不实践的人看的。之前我也是这麽想的,觉得理论枯燥无味,离我们很远。但读过这几本书之后,我知道了他们不是的,他们是辛勤的耕耘着,也是开拓者。他们是实践者,他们的理论是那么朴素真诚,那么有情感,那么实用,惟其如此才那么的感人 。他们的思想是中国教育的一笔宝贵财富。
每读一本我都做大量的读书笔记。我们学校要求老师们读书做笔记,每学期都有任务,有时我会偷懒,但这次我心甘情愿。女儿看我的笔记问我:妈妈你笔记做得这么好,学校表扬过你吗?我说表扬过。其实没有,是我自己心里表扬过自己。
他们是当代教育家,名校校长,知名特级教师,他们把教书当成事业为之奋斗。我呢,只是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教书三十多年,从一名年轻教师到一名老教师,备好课,上好课,带好班,考好分,就是我的全部工作,我把教书当成是职业。我们好比士兵和元帅,小草和大树。有一点相同,我们的年龄大概差不多吧。
马未都先生在《开讲了》节目中谈到,人生的三个目标第一阶段是趋利,第二阶段是趋名,第三个阶段是趋心。第三阶段是大部分人达不到的状态,我们达不到,但不代表我们不能心向往之,如果我们达不到三层,可以到二层半扒上去看看也是很愉快的。读书的境界正是这样,仰视,崇拜,追求,虽不能至,但我们的心需要,需要趋心。
文如其人,还是读读他们的书吧。
虽不能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