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平市职业中学校园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原平市职业学校
园林技术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
二O二三年五月
原平市职业中学校园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园林技术(610202)
二、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
全日制三年
四、职业面向
序号 | 对应岗位 |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 专业(技能)方向 | 主要续接专业 |
1 | 插花员、盆景工、假山工、室内租摆与养护 | 花卉园艺工(四级)、插花员(四级)、盆景工(五级) | 园林植物景观营造
| 高职:园林技术 本科:园林、林学
|
2 | 草坪建植工、育苗工、销售员
| 花卉园艺工(四级)、草坪建植工(四级)
| 花木草坪生产与经营
| |
3 | 绿化种植施工员、绿化 养护管理、有害生物防治
| 花卉园艺工(四级)、植保工(五级)
| 园林植物种植与养护
|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面向苗木生产单位、公园风景区、居住区园林绿化建设管理等园林企事业单位,培养从事园林树木与园林花卉生产、产品销售、园林植物环境布置、园林植物种植施工、园林植物养护管理、园林植物有害生物防治等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
1.职业素养
⑴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自觉遵守行业法规、规范和企业规章制度。
⑵具有吃苦耐劳、踏实肯干、认真负责的职业精神。
⑶具有服务意识与团队合作意识。
⑷具有对园林艺术的审美能力。
⑸具有热爱自然、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⑹具有安全生产、执行规程规范的观念。
2.专业知识和技能
⑴具有植物形态、分类、生长发育规律等基础知识,具备识别常见园林植物,初步掌握园林植物生态习性及园林用途的能力。
⑵掌握园林植物环境基本概念,环境因子观测、测定和分析方法。具有正确观测环境因子,并对观测与测定结果进行简单分析、调控的技术能力。
⑶了解园林植物常见有害生物外部形态、生物学特性、分类等知识,具有正确识别常见的园林有害生物、综合运用植物保护技术有效控制园林有害生物的能力。
⑷了解美术字、色彩、素描、园林景物绘画等知识,具有运用素描技法和色彩技法表现园林景物的能力。
⑸掌握测量园林平面图和地形图的基本方法,具有利用测量仪器进行定点放线和地形测绘的能力。
⑹初步掌握园林植物常见的播种、扦插、嫁接等繁育方法。
专业(技能)方向——园林植物景观营造:
⑴了解园林设计基本原理,具有识读园林设计图和施工图,用专业软件绘制简单的园林设计图的能力。
⑵掌握花境和平面花坛的设计与施工方法;掌握常见插花、盆景作品与盆栽植物室内应用方法;具有正确应用园林植物进行花境和平面花坛的设计与施工以及立体花坛的施工能力。
⑶掌握插花礼仪、插花基本造型及盆景制作美学原理;能识别常用鲜切花盆景制作常用材料;能进行鲜切花材料贮藏,插花造型制作及保养;能进行简单的树桩盆景造型、养护和简单的山石盆景制作。
专业(技能)方向——花木草坪生产与经营:
⑴掌握常见苗木的繁育栽培方法,了解苗木质量分类标准,能进行当地常见绿化苗木生产经营。
⑵掌握常见花卉的繁育方法,了解行业规程规范,能够利用露地和保护地进行花坛花卉、宿根花卉、盆栽花卉、鲜切花等的生产与经营活动
⑶掌握草坪草的繁殖和生产、草坪的建植和养护,能进行草坪草的生产经营。
专业(技能)方向——园林植物种植与养护:
⑴掌握园林植物种植施工及管理方法,了解行业标准、规程规范;能进行植物种植施工及管理。
⑵掌握新建园林绿地和建成绿地园林植物的管理方法,具有土壤水分、土壤结构、土壤肥力调节能力。
⑶掌握园林植物整形、修剪和更新调整方法;具有进行园林植物修剪、有害生物控制和灾害预防的能力。
⑷掌握园林养护机械使用与维护方法,具有操作、维护园林植物常用机具设备及排除常见故障的能力。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本专业的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
公共基础课程包括德育课、文化课、体育与健康、公共艺术、历史,以及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类基础课。
专业技能课包括专业核心课,专业(技能)方向课和专业选修课,实习实训是专业技能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含校内外实训、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
(一)公共基础课程设置及要求
序号
|
课程名称
|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 参考 学时 |
1
| 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规划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密切结合 | 32 |
2 | 职业道德与法治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 32 |
3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人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合 | 32 |
4 | 哲学与人生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哲学与人生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 32 |
5 | 语文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开设,并注重在职业模块的教学内容中体现专业特色 | 192 |
6 | 数学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开设,并注重在职业模块的教学内容中体现专业特色 | 160 |
7 | 英语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开设,并注重在职业模块的教学内容中体现专业特色 | 182 |
8 | 信息技术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教学大纲》开设,并注重在职业模块的教学内容中体现专业特色 | 128 |
9 | 体育与健康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纲要》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 144 |
10 | 公共艺术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 36 |
11 | 历史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历史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 | 36 |
12 | 化学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化学教学大纲》开设,并注重在职业模块的教学内容中体现专业特色 | 64 |
(二)专业基础课程设置及要求
1.专业核心课
序号
|
课程名称
|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 参考 学时 |
1 | 园林植物识别 | 了解植物细胞结构、组织类型及基本功能;了解园林植物分类的基本方法;掌握常见园林植物形态特征,并了解其分类、分布、习性、园林用途;能识别本地区常见园林植物 | 108 |
2
| 园林美术 | 具有景物比例、结构、透视、明暗和色彩渲染的基本表现技能;初步具有表现园林景物的能力 | 72 |
3 | 园林植物环境与栽培 | 了解植物生长发育的基础知识;了解与植物生长相关的环境因子的特点、变化规律;掌握园林植物生长环境与栽培发育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了解园林植物基本的繁殖方法,露地和保护地栽培的基本方法 | 90 |
4 | 园林测量 | 掌握各种常规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及基本的操作园林测量技能;初步理解并掌握先进的测绘技术及测绘仪器的使用方法;了解地形图测绘,掌握地形图在园林中的使用;掌握园林控制网测设及园林施工放样 | 72 |
5 | 园林制图
| 初步掌握园林制图的基本规范和基本绘图技法;具有园林设计图、园林种植施工图的识图能力;掌握园林各要素绘制技法,能够进行简单的园林设计平园林制图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园林种植图的绘制;能运用AutoCaD软件绘制简单的园林设计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园林植物种植图 | 72 |
6 | 园林植物有害生物控制 | 了解有害生物调查的方法;掌握病虫标本的采集、制作;掌握本地区主要有害生物的种类、识别特征、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 90 |
2.专业(技能)方向课
(1)园林植物景观营造
序号 | 课程名称 |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 参考学时 |
1 |
园林设计基础 | 了解中外园林的发展及艺术特点;理解园林艺术的审美特点和园林造景手法;掌握园林绿地设计和园林植物造景的基本原理;初步学会园林设计的方法 |
72 |
2 |
园林植物室内外应用 | 熟悉常见园林植物在城市建设与景观设计中的功能作用;掌握室内外园林植物应用的一般方法;能进行花坛、花境等花卉景观施工;能应用园林植物进行室内布置 |
108 |
3 |
插花与花艺设计
| 了解插花与花艺设计的基本知识;掌握插花造型要素和造型原理;掌握插花花材加工、插花工具及辅材的使用等基本技能:运用现代花艺表现手法没计、制作基本花型 |
72 |
4 |
盆景制作与养护 | 了解盆景制作的基本常识、盆景造型美学原理及制作技法;初步具备树桩盆景、山石盆景的制作、养护与欣赏能力 |
72 |
(2)花木草坪生产与经营
序号 | 课程名称 |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 参考学时 |
1 | 绿化苗木繁育 | 熟悉常见绿化苗木的繁育种类及方法、绿化苗木繁育场地的选择原则及区划方法;熟悉绿化苗木繁育档案建立的要求和内容;掌握当地常用绿化苗木繁育、栽培和苗木出圃技术 | 108 |
2 | 花卉生产与经营 | 了解花卉生产发展状况;掌握当地常见花卉生产栽培技术、产品贮藏保鲜技术;了解花卉市场营销知识;具有初步的花卉产品营销能力 | 144 |
3 | 草坪建植与养护 | 初步掌握常见草坪草的种类、生长特点与识别要点;掌握常见草坪建植方法,熟练掌握草坪的养护管理如浇水、施肥、剪草、打孔、梳卓、病虫害防治方法以及草坪机械的使用 | 72 |
序号
|
课程名称
|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
参考学时
|
1 | 园林植物 种植施工 | 掌握种植施工前各项准备工作;能进行乔灌木、花坛、草坪等的栽植操作;了解现场管理、竣工验收等施工管理内容 | 108 |
2 | 园林植物 养护管理
| 掌握园植物养护管理操作技术,能熟练使用养护工具,能根据季节变化开展园林植物养护管理及有害生物的综合控制,并能够制订养护月历 | 144 |
3 | 园林机械 使用与维护 | 熱悉常见园林养护机械工作原理,能排除园林机械简单故障,能对园林机械与工具进行常规维护与保养 | 72 |
(3)园林植物种植与养护
3.专业选修课
(1)园林古树复壮。
(2)园林工程招投标与预决算。
(3)立体花坛施工。
(4)其他。
4.综合实训
学生在校内或校外实训基地,完成累计一学期的综合实习,实习时间可集中也可分散在各学期进行。通过苗圃、花圃生产,插花、园林植物租摆养护、园林绿地养护管理等实践工作及岗位工作任务的完成,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使学生具有较强的沟通合作能力和责任意识。
5.顶岗实习
在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为主要岗位的企事业单位开展顶岗实习。让学生感受企业文化,适应企业管理,熟练操作技能,认识社会和客观评价自我,提高综合职业能力,为顺利走向社会奠定基础。
七、教学进度总体安排
课程类别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学期 | |||||||
1 | 2 | 3 | 4 | 5 | 6 | ||||||
公共基础课程 | 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 | 2 | 32 |
| √ |
|
|
|
| ||
职业道德与法治 | 2 | 32 |
|
|
| √ |
|
|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2 | 32 | √ |
|
|
|
|
| |||
哲学与人生 | 2 | 32 |
|
| √ |
|
|
| |||
语文 | 12 | 192 | √ | √ | √ |
|
|
| |||
数学 | 10 | 160 | √ | √ | √ |
|
|
| |||
英语 | 12 | 192 | √ | √ | √ |
|
|
| |||
信息技术 | 8 | 128 | √ | √ |
|
|
|
| |||
化学 | 4 | 64 | √ |
|
|
|
|
| |||
体育与健康 | 8 | 144 | √ | √ | √ | √ |
|
| |||
公共艺术 | 2 | 36 | √ |
|
|
|
|
| |||
历史 | 2 | 36 |
| √ |
|
|
|
| |||
小计 | 66 | 1080 |
|
|
|
|
|
| |||
专业技能课 | 专业核心课 | 园林植物识别 | 6 | 108 | √ | √ |
|
|
|
| |
园林美术 | 4 | 72 |
| √ |
|
|
|
| |||
园林植物环境与栽培 | 5 | 90 |
| √ | √ |
|
|
| |||
园林测量 | 4 | 72 |
|
| √ |
|
|
| |||
园林制图 | 4 | 72 |
|
| √ | √ |
|
| |||
园林植物有害生物控制 | 5 | 90 |
|
| √ | √ |
|
| |||
小计 | 28 | 504 |
|
|
|
|
|
| |||
专业技能方向课 | 园林植物景观营造方向 | 园林设计基础 | 4 | 72 |
|
|
| √ |
|
| |
|
|
|
|
|
| ||||||
园林植物室内外应用 | 6 | 108 |
|
|
| √ | √ |
| |||
插花与花艺设计 | 4 | 72 |
|
|
| √ | √ |
| |||
盆景制作与养护 | 4 | 72 |
|
|
| √ | √ |
| |||
小计 | 18 | 324 |
|
|
|
|
|
| |||
花木草坪生产与经营方向 | 绿化苗木繁育 | 6 | 108 |
|
|
| √ | √ |
| ||
花卉生产与经营 | 8 | 144 |
|
|
| √ | √ |
| |||
草坪建植与养护 | 4 | 72 |
|
|
| √ |
|
| |||
小计 | 18 | 324 |
|
|
|
|
|
| |||
园林植物种植与养护方向 | 园林植物种植施工 | 6 | 108 |
|
|
| √ |
|
| ||
园林植物养护管理 | 8 | 144 |
|
|
| √ | √ |
| |||
园林机械使用与维护 | 4 | 72 |
|
|
|
| √ |
| |||
小计 | 18 | 324 |
|
|
|
|
|
| |||
综合实训 |
| 300 |
|
|
|
| √ |
| |||
顶岗实习 |
| 540 |
|
|
|
|
| √ | |||
小计 |
| 1668 |
|
|
|
|
|
| |||
合计 |
| 2748 |
|
|
|
|
|
| |||
说明:(1)“√”表示建议相应课程开设的学期。
(2)本表不含军训、社会实践、入学教育、毕业教育及选修课教学安排,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置。
八、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通过培养与引进结合,业务进修与下企业实践结合等方式,促进师资队伍的结构优化,全面提高专业教师队伍素质,使我校园林绿化专业教师达到山西省专业建设标准中的规范化要求。
1.学历层次要求
公共基础课教师应有与授课课程对口专业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专任教师本科学历已达到98%。
2.资格证书要求
专任教师应具有中等职业学校及以上教师资格证书。
3.人员配备要求
专业课教师中,具有本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者不低于50%,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者不低于20%。
专业课教师每年参加企业实践学习或各种专题培训,全年累计学习和培训时间不少于三个月。
(二)教学设施
1.校内实训室
校内实训室一览表
序号 | 实训室名称 | 主要功能 | 主要设备 |
1 | 园林植物识别实训室
| 园林植物识别
| 室内常见的园林植物、水桶、花洒、喷壶、剪刀、水管、水盆、肥料 |
2 | 插花实训室 | 插花艺术设计 | 插花操作台、插花制作工具 |
3 | 实验室 | 显微镜的使用 | 光学显微镜 |
4 | 园林植物养护 | 熟悉各种工具使用 | 乔灌木结合的园林绿地、绿篱修剪机、枝剪、平剪 |
2.校外实训基地
校外实习基地是指具有一定实习规模并相对稳定的为学生提供校外实习和社会实践的重要场所。实习基地建设直接关系到实习质量,对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园林专业校外实训基地有三合牡丹园、农业观光园、相如公园。
(三)教学资源
专业教学资源应能够满足学生专业学习、教师专业教学研究、教学实施和社会服务需要。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区、市)关于教材选用的有关要求,健全本校教材选用制度。积极开发教学资源。逐步开发并完善与教材配套使用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和教学参考资料,包括:
1.注重项目教学指导手册、实训方案、实训指导书的开发和应用。
2.注重课程资源和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开发这些资源有利于创设形象生动的工作情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诸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上信息资源,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 学生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
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建立虚拟社会、虚拟企业、虚拟项目等仿真教学环境,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以利于规范学生操作流程,有利于培养学生专业素质。
5.建立习题库及答案,同时为学生提供多种版本的参考书,以利于学生复习和巩固知识。
6.建立学生资料库,推荐国内与专业有关的网站地址,积极引导与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资料查询等能力。
7.校企合作开发实训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校企合作,探索实践“工学”交替的模式,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同时为学生的就业创造机会。
(四)教学方法
根据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本专业教学特点,第四学期按专业方向安排专业课和技能实训课及教学实习,第六学期安排企业顶岗实习。
实施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教室建在机房,把企业引入学校”,形成“课堂与岗位”、“教学与实训”相互融合的培养平台,推行“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教师指导下模拟企业工作项目,实现课堂与实训合一,教学与技术开发、服务合一,让学生切实体验工作流程,实现从学校向工作岗位的“零过渡”,从学生向企业员工的“零转变”。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按照学校教学改革模式将学生分小组,做好人员分工。教师示范与学生分组讨论、训练互动、学生提问与教师解惑、指导相结合,体现“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理念。
建设园林绿化专业特色文化,促进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紧密结合,构建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环境氛围。
逐步建设全真性职场教学环境。合理设计校内实训室的人文环境、工位配置、操作规程和标准、人员配置以及环保规范等,提升实训室的软环境建设水平,搭建理实一体化职场教学平台,为学生的实验实习提供更加有利的条件,实现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无缝隙对接。
建立学校、合作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等共同参与的教育质量多方互动评价机制,形成多元主体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的“准员工化”、分级分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对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素质、创业能力等多方面进行评价,突出技能和规范标准化及熟练化的考核。
由学校、用人单位共同实施评价,基本素养和文化知识及技能主要由学校通过学生课程学习的作业、课堂提问、出勤、考试、技能考核等进行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顶岗实习评价以实习单位为主,通过实习考勤、实习记录、实习报告、实习表现等方面,结合实习指导教师的评价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五)学习评价
1.基本素养评价
基本素养包括品德素养、团队合作、敬业精神、组织协调三个方面。具体要求:
品德素养:诚实守信、公平正直、吃苦耐劳、文明礼貌、勤俭自强、乐于助人。
团队合作: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能与人和谐相处,团结协作。
敬业精神:有很强的事业心和主人翁责任感,追求崇高的职业理想,对学习和工作态度认真踏实,恪尽职守、精益求精、具有奉献精神。
组织协调:能积极参与组织各项社团活动、文体活动,有很强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
2.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评价
专业素养包括文化知识、专业基础、专业技能三个方面。具体要求:
文化知识:文化基础好,知识面宽,开设的公共课学的扎实,信息处理能力强。
专业基础:开设的专业领域的基础课程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常识掌握到位,专业知识面开阔。
专业技能:开设的专业领域的专业核心课程的理论知识学的扎实,能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际操作,动手能力强,与岗位要求实现对接。
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成绩构成:按照古县职业中学考试管理规定执行。
3.顶岗实习评价
考核成绩参照实习单位鉴定以及学生个人的实习考勤、实习记录、实习报告、实习表现等进行综合评定,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成绩及格及以上者获得相应的顶岗实习学分。
(1)优秀
实习态度端正,遵守实习纪律,能很好的完成实习任务,达到实习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全部要求,实习报告能对实习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并能运用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成绩优异。
(2)良好
实习态度端正,遵守实习纪律,能较好的完成实习任务,达到实习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全部要求,实习报告能对实习内容进行比较全面、系统的总结,并能运用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成绩良好。
(3)一般
实习态度基本端正,能较好的遵守实习纪律,达到实习课程标准中规定的主要要求,实习报告能对实习内容进行比较全面的总结。
(4)及格
实习态度基本端正,能较好的遵守实习纪律,基本完成实习任务。达到实习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基本要求,能完成实习报告。但不够完整、条理。
(5)不及格
凡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均为不及格:未达到实习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实习报告不认真,或内容有明显错误;未参加实习的时间超过全部时间三分之一者;实习中有违纪行为,造成恶劣影响者。
(六)质量管理
1.组织机构
成立由企业专家、教育专家和骨干教师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指导专业建设;成立教学管理团队,对教学质量进行全面监控和评估。
2.课堂教学质量监控
按照学校教学模式评价要求,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⑴课堂教学教师工作状态评分细则(权重40%)
课堂教学教师工作状态评价表
评估 项目 | 评估标准与等级 | ||
A级 | B级 | C级 | |
仪表 (20分) | 服装整齐,着正装。 (16-20分) | 未着正装,但服装整齐、得体。(12-16分) | 服装不整齐。 (<12分) |
精神状态(20分) | 精神集中,情绪饱满。 (16-20分) | 神情不自然,比较紧张。 (12-16分) | 无精打采,心不在焉。 (<12分) |
形体姿态(20分) | 始终保持良好站姿,没有多余的小动作,并能通过得体的肢体语言调动学生。 (16-20分) | 保持良好姿态,没有太多的小动作。 (12-16分) | 姿态不端正、不得体,有很多不良小动作。 (<12分) |
语言表达 (20分) | 吐字清晰,语速、音量适中并起伏变化,富有感染力。 (16-20分) | 吐字清晰,音量适中。 (12-16分) | 语音含糊、音量过高或过低,语速快或慢,学员听不清。 (<12分) |
教学开关 (20分) | 开关运用得当,师生互动好。 (16-20分) | 能够使用课堂开关,师生互动较好。 (12-16分) | 开关运用欠合理,师生互动少 (<12分) |
⑵教师课堂教学评分细则(权重60%)
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表
评估 项目 | 评估内容 | 评分等级 | ||
A级 | B级 | C级 | ||
教学目的 (20分) | 目标明确具体,符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目标体现学科性和专业化的统一, 让学生了解目标,并对学生达到目标的过程有分析和认识 | 16-20分 | 10-15分 | <10分 |
教学方法 (20分) | 教与学方法的选用符合内容需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创设师生对话的氛围;重视面向全体,因材施教,注意学习方法指导和良好习惯的养成;恰当运用学校制定的职场导学教学模式,合理使用多媒体;课堂评价准确、多元化 | 16-20分 | 10-15分 | <10分 |
教学内容 (20分) | 教学文件齐全,任务书、工作页设计合理;内容正确,无知识性、科学性错误;教学重点突出,难点处理得当;结合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联系专业,适时适量拓展;内容符合学科特点,符合学生认知水平 | 16-20分 | 10-15分 | <10分 |
教学程序 (20分) | 团队组建合理,教学环节按照职场导学各种课型环节组织教学,过程安排合理,层次清楚,环节紧凑,活动转换自然、妥当;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注意调整和控制教学过程;体现实践性和综合性,突出能力的培养。 | 16-20分 | 10-15分 | <10分 |
教学效果 (20分) | 课堂效果评价形式灵活,评价表设计合理;教学成效显著,目标达成度高;课堂气氛和谐,学生思维活跃,参与意识强,注意力集中。 | 16-20分 | 10-15分 | <10分 |
3.实践教学质量监控
采取过程性评价和成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定期检查和抽查,对实践教学合理评价。
实训教学质量评价表
序号 | 评价内容 | 评分等级 | ||
A级 | B级 | C级 | ||
1 | 教学文件齐全(包括实训指导书、适用的实训器材、工作页等) | 8-10分 | 6-8分 | <6分 |
2 | 实训室整齐,设施、材料齐全,设备完善,完善率95%以上。 | 8-10分 | 6-8分 | <6分 |
3 | 内容符合教学目标、贴近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内容充实、容量适当。 | 8-10分 | 6-8分 | <6分 |
4 | 注重与学生的交流、互动,能充分调动学生实训的积极性。注重能力培养和技能训练,学生有充分的动手和试讲机会。 | 8-10分 | 6-8分 | <6分 |
5 | 实训步骤紧凑,各阶段时间分配合理,效率高。 | 8-10分 | 6-8分 | <6分 |
6 | 实训过程中指导认真,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进行方法和手段的创新,注意职业素质教育。 | 8-10分 | 6-8分 | <6分 |
7 | 组织科学合理,学生能够得到充分的训练。 | 8-10分 | 6-8分 | <6分 |
8 | 教学纪律好,严格要求,学生都能认真操作,认真记录实训日志,注意安全教育。 | 8-10分 | 6-8分 | <6分 |
9 | 有规范的实训报告、实训总结或上课工作页,教师及时、认真批改、修改,批改、修改率为100%。 | 8-10分 | 6-8分 | <6分 |
10 | 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效果良好,学生能全部掌握实训内容。 | 8-10分 | 6-8分 | <6分 |
九、毕业要求
1.修完本专业教学计划中所有课程的学习,成绩全部合格。
2.参加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并成绩合格。
3.取得中级职业资格证书。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