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对新加坡电影没什么直观的概念,除了前些年少数的电视剧集。且印象中这个虽以华人为主要人群、却以西方式经济生活方式发展为特色的国度似乎也没有能让我们叫得上来名的电影。直到观赏到了《小孩不笨》——这部被口口相传的新加坡优秀华人作品,不禁对新加坡华语电影刮目相看起来。 故事以主人公、一名新加坡高小男生在一个夏天的生活经历、通过自己的叙述,以家庭、学校为背景,展开了一幅幅让人忍俊不禁的学习生活画卷与身在其中各色人等的众生相…… 不可否认,这是一部彻头彻尾的轻松喜剧片,没有扣人心弦的紧张情节、没有火爆激烈的视觉镜头、没有大腕明星与华美服饰,有的只是几个家庭间、校园中、家长与孩子、孩子与孩子间再平常不过的小事、琐事,而恰恰是这些情节的堆砌,通过导演与演员恰倒好处的艺术塑造,彰显出了平淡中不同凡响的精彩! 电影的第一个成功之处,在于以平常生活为主线的一幕幕情节,却让每一位走过童年的观众似曾相识;而影片中每一个家庭与每一位成员和他们身上发生的故事,让观者在他们身上也或多或少能找到自己当年或现在的影子。虽然是一部新加坡华人电影,却反映了整个华人世界共同的现象,引起的是全球华人的共鸣。个人认为,这并非是一部单纯意义上的儿童片,虽然表面上看,是拍给儿童看的电影,其实它更适合成年人共同来观赏,尤其是对于父母、教师与教育工作者来说。 影片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形象,无论是几位小主人公,抑或他们的家长、老师,都在故事的铺陈中展示着自己的优点与才华,同时也暴露着自己的短处与弱点……通过孩童纯真的眼光与叙述,你会猝然发觉,其实真正需要反思的恰恰是自认为“不笨”世界中的“聪明”的成年人,而电影的妙道之处恰恰是以这纯真的叙述,揭示了一个略显沉重、丝丝严肃的事实——既全球经济至上背景下,成年人普遍心态中的浮躁与焦虑、压力与挣扎,而往往,又在潜意识中将这种焦躁与重压强加给了正需要阳光与欢乐的孩子身上,于是望子成龙、于是拔苗助长、于是一口想吃成胖人的错误教育方式比比皆显;而同时,成人们对事业物质的急于求成、让自己忙得不可开交的生活中又经常无暇顾及家庭与家人,常陷入一种两头无奈的状态……可往往,“大人们”却忽略了太多混乱背后最真切的情感,忽略了太多亲情与爱情、维系家庭真正需要的元素…… 第二个成功之处,是影片所反映出的一系列教育中值得深刻反思的问题,如:全盘西化、英文至上、理科至上、分数至上、冷落华语等等,更反映出了学校的管理制度、对学生的教学方法、父母们的教育方式等等大量现实存在的矛盾与冲突。这些,也同样引起所有观者的共鸣,因为同样是很多人正在或曾经经历的。 电影中有两个亮点很值得一提:一是三位小主角的班主任——年轻美丽的华文老师,总以她那一颗包容的、善良的心来化解矛盾,以独到的眼光去挖掘学生的优点与常项,以温柔的谆谆善导去开启一扇扇小小门扉。不可否认,这样的老师在现实中是不多见的,甚至是少而又少的,但无论从电影塑造的初衷或每一个观者的心里,谁又不曾渴望遇到这样一位老师?谁又不曾渴望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能如此呢? 另一个亮点是影片的最后,当一位小主人公的妈妈身患绝症之时,经那位老师的呼吁,几乎全校师生与学生家长都在第一时间伸出了援手——那一刻是温馨而让人动容的,它是电影的最高潮部分。而在我们心底,我们何曾不期望这样的场景越多越好、这样的温暖永不消散、永不落幕…… 这部电影是值得全家一起来观赏的,它会让所有人明白,应试教育绝不是成材唯一的出路与方法,分数也绝证明不了一切,而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人文素质,发掘每一个孩子的潜能,才是每一位教育链条上的参与者所要关注与做到的。而成人与孩子、甚至成人与成人间的沟通、理解、关爱与信任,才是维系家庭、社会最基本的桥梁与纽带! 世界上没有一个小孩是真正“笨”的,而恰恰当我们以成人的眼光与角度,去认为孩子的世界或他人的行为很“傻”很“笨”很“天真”的时候,是否我们应反观自己的世界是不是出了问题,也许这一刻,自己才真的“笨”了起来吧…… 孩童的世界并非幼稚,大人的空间也并非成熟。没有绝对的笨小孩,更没有能保证不会偶尔笨上一笨的大人。岁月中,就让孩童与成人互相学习,共同成长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