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童年生活
作者:宋卫国
我出生于1963年,虽然正赶上了困难年代,但在父母的呵护和关爱下,我还没有觉得有多苦。
1971年我开始上小学一年级,那时我们村里是七年一贯制学校,小学1——5年级,初中6——7年级。因为我父亲就在学校里教书,并担任教导主任,所以我从上小学一年级到初中毕业,一直是在老师们的宠爱下成长起来的。这期间,正值文化大革命,大搞抓革命、促生产,我们怀化西街学校是当时全县的勤工俭学先进学校,学校办的一个小农场,大约有二十几亩地,里边又种果树、又种药材、又搞制种,全校1——7年级100多学生全部是免费上学,书费、学杂费全部由学校负担,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的优越性。学校1——2年级基本上是全天上课,3年级以上,上午上课,下午到小农场劳动。星期日和平时放学后,我们的任务就是拾粪,那时候没有化肥,小农场所需的肥料就全靠同学们拾粪,从一年级到七年级的学生,每星期都有拾粪任务,超额完成任务的,学校奖励抄本、铅笔、钢笔等文具用品。为了得到奖励,我经常把我家猪圈里的猪粪拾起来,带到学校交任务。到了冬天,小农场里的活儿基本没有了,起下的冬花(药材)都堆放在每个班的教室里,我们每天下午就在教室里掰冬花,天气好时,也可以到教室外面,掰冬花也是定任务,超额完成任务的,学校还是奖励抄本等文具用品。因此大多数同学的抄本和文具用品也不用自己家里买。再加上每学期评一次三好学生,平时小测验成绩好的,都有奖励,所以我从上小学一年级到初中毕业,抄本和文具也是足够用的。
那时候,我们学校还成立的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武术队、小篮球队。凡是加入这几个队的同学,下午时间就一般不用到小农场劳动去了,三个队专门有老师负责排练和训练。文艺宣传队主要排练革命样板戏选段,有《地道战》、《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每排练好一个节目,首先在学校给全校师生表演,晚上再到村里的戏台上给全村人表演。那时我还在一、二年级,参加演出的大多是高年级的学生,我那时最爱看的是《地道战》和《智取威虎山》,戏里高老忠、杨子荣等英雄形象至今还记忆犹新,当过这两个人的演员至今还记得是谁。我们学校的文艺宣传队、武术队和小篮球队在当时全县也是出了名的,宣传队和武术队经常被邀请到县里表演。小篮球队更是有名,经常代表全公社到县里和地区参加比赛,并获得名次,我记得好几次地区体校的篮球队还专门来我们学校和我们的小篮球队比赛。当我上了小学高年级时,文艺宣传队就没有当时那么火了,武术队和小篮球队还可以,后来我也参加过宣传队和小篮球队,但一直也没有当过“主角”和“主力队员”。
在文化课的学习上,我一直是班里和学校的佼佼者。在班里,我的各门功课都是绝对第一,记得在第一次全公社五年级统一考试中,我考了全公社五年级第六名,在公社外面的墙壁上还张榜公示。我尤其喜欢学习语文,爱看文学书籍,因此,写作文是我的长项,每星期五上一节作文课,多数同学是怕写作文,而我是盼写作文,我写的作文几乎每次都让老师当范文给同学们读。一个星期五,我妈要领我去我姥姥家,我临走时专门到学校,找老师问好要写的作文题目,去了姥姥家,我照样把作文写好了,一回来就交给了老师,这件事,老师还在全校大会上对我进行了表扬。有一年,全县组织了一次中小学生作文大赛,我写的《我们的学校》获得小学段一等奖,校长到县里开会,给我带回了奖品,一支钢笔和一个小红旗笔记本,我又一次在全校师生大会上受到了表彰。
从小学到初中共七年半的时间里,我一直就在我们村里的学校度过的,亲身经历了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斗私批修、批林批孔、反击右倾翻案风,那时候,毕竟年岁还小,也不太懂得那是在干什么,反正就记得一句话:紧跟党中央,紧跟毛主席,永远团结在党中央和毛主席周围。我在轻松愉快中学习和成长。1976年9月,毛主席逝世了,英明领袖华主席一举粉碎“四人帮”,文化大革命彻底结束,我正上了六年级,学习比以前紧张多了,就在我们快要初中毕业的那年,全国由春季招生改为秋季招生,到1978年秋,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县城最好的学府——原平中学。当年我们学校考入县城中学的只有我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