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诗之岳如萱诗词选
选自《诗刊》2014年2月号上半月刊“本期聚焦”栏目
孟姜女庙
千里迢迢看孟姜,轻轻细雨落衣裳。
戍边本是匹夫事,何必千秋骂始皇。
鹧鸪天·赴公安抗洪
雨骤风狂夜渺茫,飞驰险境未彷徨。焉能犹豫伏凶水,岂敢疏忽失大江。
棉灿烂,稻金黄,三十万众转移忙。死生动魄惊心夜,不喜不悲不断肠。
鹧鸪天·月饼
转了一年今日还,中秋皓月也团圆。众芳失彩黄花放,一叶飘零峻岭寒。
心切切,眼尖尖,马龙车水向官园。送来送去谁收取,月饼无颜心自酸。
清平乐·黄山
中国名片,覆去翻来看。如醉如痴如梦幻,酷的谁都爱恋。
外星仙子藏身,面纱揭掉惊魂。玉貌花容绝世,五洲四海来寻。
春日杂咏
梦断窗前快雪纷,梅仙得意报初春。
复苏花木安思旧,憔悴山河欲更新。
事路难行钱作马,愁城欲破酒为军。
天公借我龙泉剑,斩尽人间鬼与神。
西江月·秋风大作
昨夜一番风雨,今朝几许微寒。蓝空万里彩云闲,黄叶满街飞溅。
多了清新惬意,少些郁闷忧烦。欲将腐朽付西风,换取明天灿烂。
西风黄叶骤惊魂,败落飘零悲苦心。
上帝挥鞭抽霸主,黎民拭泪问乾坤。
消灾定要从根本,救命当须用重金。
黄鹤楼岳飞广场
鄂王立马在矶头,望断中原恨未休。
直捣黄龙敌破胆,大河不会泪空流。
北京海棠诗会
春花烂漫草含香,各路诗仙拜海棠。
一梦醒来妃子笑,千秋过去雅名扬。
园中白帝频添泪,溪畔胭脂望断肠。
清平乐·雁荡山
云遮雾罩,不道多么俏。花雨悄声来报告:将露峥嵘面貌。
绿荫窈窕幽深,碧流鸟语清音。忽见玉皇抛洒,千寻项链出云。
小悦悦睡了·和王国钦
疯狂道路生悲剧,疲惫江山顿愕然。
冷漠前头一利在,繁华后面百花残。
闲来市上溜达去,螃蟹才值大价钱。
满江红·七十初度
逝去流年,都牵手、红霞共渡。犹感慨、天神热吻,月歌星舞。岭上云松清爽气,天涯芳草平凡路。访梅仙、铁骨雪香魂,花千树。
风云乱,烟笼处。听裂变,闻鼙鼓。未怜身将老,梦中博虎。更向前途争俱进,休追往事思停步。嘱闲情、提笔写诗书,留春住。
忆秦娥·首艘航母“辽宁”舰
辽宁舰,中华航母尊容现。尊容现,炎黄惊叹,好梦今圆。
军威扬了国威粲,和平崛起须长剑。须长剑,巡洋游海,扫清边患。
现代化关乎格律诗词的生命
精美绝伦的格律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至今已有千多年的历史。“五四”新文化运动在打倒“孔家店”的同时也打倒了格律诗词,把格律诗词这个“金娃娃”连同“洗脚水”一起倒掉了。在沉寂了一个时期后,格律诗词逐渐从复苏走向复兴。据统计,目前全国各级各类诗词学会数以千计,仅中华诗词学会个人会员便数以万计,写格律诗词的有200多万人,每年发表诗词作品几十万首,各类诗词大赛、创作笔会、学术研讨会等活动竞相举办。就连一度被人讥为“只有商人,没有诗人”、“经济奇迹,文化沙漠”的深圳,前些年也成立了诗词学会,举行了诗词研讨会,涌现出来一大批诗人。这是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例。以上情况表明,格律诗词已经融入现代文化大潮,呈现出繁荣景象,有重新崛起之势。同时,还应当清醒地看到,繁荣的背后危机已经渐显。近年来,观念上“淡化革命”、学术上“占山为王”、内容上“强作欢愁”、态度上“消极把玩”等怪相丛生,引起诗词界和社会有识之士的广泛关注和深切忧虑。而在这些表象的背后则是它脱离生活,疏远大众,落后时代的身影。2010年,我曾为著名中青年诗人杨文才的诗集《湖海萍踪》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论杨文才诗词的时代性》。文章的基本立论是:格律诗词这颗中华文化皇冠上的明珠,要真正获得大发展,实现大繁荣,永葆青春,“一万年也打不倒”,就必须实现现代化。实现现代化是格律诗词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矛盾和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实现不了现代化,格律诗词就有可能在现代文化的大潮中被“边缘化”,乃至出现“昙花一现”的悲剧性结局。所以说,现代化关乎格律诗词的生命。格律诗词现代化是多方面的,主要地是在内容上要现代化,在形式上要现代化,在音韵上要现代化,即是说要用时代的主题表现时代,用时代的号角吹奏时代,用时代的语言反映时代。
豪放与婉约,阳刚与阴柔,铜琵铁琶与风花雪月,构成了格律诗词的对立统一体,二者相辅相成,互为依存,不可偏废。但从当前诗坛的情况看,作品的内容似后者为主为多为重。量的表现不足为奇,质的反映却令人吃惊。一些人认为后者的作品才有“唐诗宋词”的韵味和格律诗词的品位,而具有“大江东去”、“怒发冲冠”,“金戈铁马”、“北国风光”性格的作品则是不 “合格”的格律诗词。长期的和平环境,经济的高速发展,金钱的无所不能,灯红酒绿的巨大诱惑,腐蚀着人们的灵魂,消磨着人们的斗志,一些人难以自拔,难脱其身,被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和畸形的审美情趣、审美标准所俘虏,于是从心底到笔端便流淌出甜蜜蜜、软绵绵的东西,并以为这就是复兴和繁荣,这就是精品。这当然是对现实生活的不尊重,折射出一些人在诗词艺术创作中的肤浅与浮躁。毛泽东的诗词所以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不论男女老少,很多人都能背几首、哼几句,不少书法家一提笔就书写,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它反映了中国人民大革命的现实和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打上了深刻的时代烙印。毛泽东的六十七首诗词,大多是豪放,少数是婉约,豪放中有婉约,婉约中有豪放。读他的豪放诗词,不觉得是硬邦邦,读他的婉约诗词,不觉得是软绵绵。毛泽东为格律诗词的现代化开辟了一条崭新的广阔的道路,他的诗词成为了现代经典。鲁迅的格律诗词虽然不多,但首首是“高精尖”,是投枪和匕首。他的诗词成为了现代的另一个经典。
在表现形式上,一成不变地固守旧律或完全打破传统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在继承中发展,在改革中创新才是适应时代发展,增强格律诗词生命力的正确选择。篇式、句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这是格律诗词固有的独特性,是“黄金定律”,是基础,不是束缚。任何人都应该自觉尊重传统艺术规则,力求精通格律,严肃创作态度,否则,无论作品内容多么情真意切,也不能称之为格律诗词。同时,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改革创新是必然的和必须的。李杜苏辛毛等大家,多有破格的现象。许多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大多不完全合律,大多是大白话。这说明精于格律又不拘守格律,在掌握了高度娴熟技巧的前提下对规范有所突破,是一种创作形式上的创新。现在有个奇怪的现象:宁愿以辞害意,也不能有半点违律,连古人为了避免以辞害意而总结出来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原则,也弃之不用。一些诗词,技式技法倒是高明,但如海市蜃楼,虽然华丽异常,却转瞬即逝,何论在社会上流传?我们正处在改革的伟大时代,从国家的经济制度到政治制度,各个领域各个方面,都在进行改革,破旧立新,不改革只能死路一条,格律诗词亦然。格律诗词要改革,要发展,“求正变容”,这是任何人都无法阻挡的历史大趋势。
在以普通话为主流语言的今天,古今语音的差异是不争的事实。马凯同志精辟地指出:在“音韵”上,有主张严守“平水韵”的,也有主张用“新声韵”的。我赞成中华诗词学会主张的“知古倡今”。“平水韵”至今已七八百年了,七八百年来语音已发生了很大变化,普通话已成主流。如果一味固守“平水韵”,有些诗词用“平水韵”读朗朗上口,但用普通话读会很拗口,中华诗词就会失去众多读者。随着语音变化倡导“新声韵”有其必然性。回顾历史,随着生活时代和语言、语音的变化,《切韵》、《唐韵》、《广韵》、《平水韵》、《中原音韵》、《词林正韵》、《中华新韵》、《现代诗韵》等相继出现,这说明音韵的改革创新一直在进行着。音韵的改革创新,是格律诗词逐步走向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二十一世纪的诗人应当做音韵改革的促进派,而不要当“九斤老太”。